9月23日,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成立大会暨穿针复位技术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召开。
23日上午举行的穿针复位技术全国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天津、河北、辽宁等地近30名专家对骨伤医疗的技术前沿、穿针复位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讨交流,并对穿针复位技术的技术标准达成共识。
穿针复位技术具有不切开皮肤、创伤小,内外固定结合,骨折临床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等特点,既克服了早期骨伤手术切开创伤大、破坏血运而不利骨折愈合的缺点,也弥补了单纯用小夹板外固定而致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而导致的治疗效果欠佳的不足,既体现了中医特色,也符合现代骨科治疗学的治疗标准。
现场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该技术是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国骨科外固定器疗法和骨科生物力学的倡导者和开创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和教授团队成员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古恩鹏教授团队为核心的专家组整理归纳形成的一项原创性新技术,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创新医疗新理念、新技术,提升临床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同日下午,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成立大会在医院北塘院区举行,在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滨海新区卫健委等多位与会领导、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正式落地滨海新区。
此次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管理建设的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创新平台,既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建设双一流高校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医院向科研型医院转型,努力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路径。
科学家聘任仪式
聘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岐黄学者朱立国教授为首席科学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天津市创伤交通医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市创伤急救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常务委员兼天津市创伤学会主任委员 金鸿宾教授致辞
骨伤研究所的建立,将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力提升医院的学科发展和科研能力,助力骨伤学科及其他学科向高水平国家级学科迈进。骨伤研究所也将始终围绕国家中医药工作的发展战略要求,持续优化中医骨伤科科研布局,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注重中医骨伤科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学科发展,加强院校合作,注重学科交叉,突出跨界交叉融合,引领“医工”结合,建设符合中医骨伤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团队,不断提升中医骨伤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实现研究所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建设“研究型、特色型、全球化”的高水平骨伤研究所。
|